聯系人:劉經理
電話:0551-65116932
手機:13965118978
傳真:0551-65116932
郵件:489494951@qq.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區西二環與清溪路交叉口向東500米
網址:http://www.edu-finance.cn
作者:吳成好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18年12月4日 修改:2018年12月4日 所屬分類:新聞中心 訪問統計:1945
今日下午,“勇立潮頭敢為先 奮楫揚帆謀新篇”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務服務中心召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40年來,安徽交通運輸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省交通建設年投資量從1978年的不足1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840億元,交通基礎設施總量快速增長,交通網絡不斷健全,通達深度大幅提高,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交通瓶頸制約有力緩解,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確立鞏固,一個以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省道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干支相連,縱橫交織,與水路、鐵路、航空銜接有序,南北6小時、東西3小時過境,公路路網結構明顯改善,服務水平大幅提高,在安徽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支撐、牽引和承載作用。
起步發展階段(1978年-1990年)
改革開放初期,安徽交通按照“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交通建設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山區道路建設全面鋪開,干線公路建設改造穩步推進,公路運輸實行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長期以來的“乘車難、貨運難”得到逐步緩解。公路總里程達30136公里,省會合肥到各地市18條干線公路完成拓寬改造800公里。在全國率先興建合(肥)寧(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開創安徽乃至全國修建高速公路的新時代。
客貨運輸量分別增加到25333萬人次和3781萬噸,比“六五”時期分別增長10.5%和28%,民用船舶噸位增長90%。同時加大干線公路技術改造力度,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修建山區公路,投資新改建旅游公路,組織群眾修建鄉村公路。安徽省第一部公路管理法規《安徽省公路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疏浚整治航道55條,新增航道35公里,新建一批船閘、碼頭。安徽遠洋擁有的第一艘萬噸級輪船“皖如”號投入運營,并第一次走出國門。全省公路、水路運輸市場已由計劃經濟模式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運輸業迅猛發展,車船經營戶達10.2萬戶、車船19.3萬輛(艘),對商品流通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全面加快階段(1991年-2000年)
隨著宏觀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改革開放從沿海向內陸腹地縱深發展,安徽交通進入大發展、大提高、大跨越階段。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339億元,合(肥)寧(南京)高速公路、合(肥)巢(湖)蕪(湖)高速公路、銅陵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實現我省高速公路和域內跨長江大橋零的突破。滬蓉高速公路高界段、界阜蚌高速公路、蕪湖長江大橋、南照淮河公路大橋、南淝河航道整治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竣工投入使用。實施公路計劃管理體制改革,公路推行分級管理新機制。農村公路建設開始起步,港口建設提速,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建成、長江沿線五大港口改造擴建,實現萬噸級巨輪?亢蛯ν饧伴_放。初步形成以省會合肥為中心,以高速、一級、二級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和內河大中小配套的港口體系。
截至2000年末,縣鄉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3720公里,公路總里程名列全國第15位,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國第12位。行政村通公路達85.6%以上,基本實現鄉鄉鎮鎮通公路。農用運輸車輛增加到38848輛,大大方便了農業生產和農民出行。公路養護向以市場為導向的養管分離邁進,公路養護水平顯著提升。港口建設以長江干流千噸級和淮河300~500噸級碼頭泊位為重點,疏浚維護30多條航道。新建客貨運汽車站場40個、社會公用站100個,民用船舶增加62萬噸位。出臺《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安徽省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規規章。安徽皖通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首家在境外上市的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科學發展階段(2000年-2012年)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安徽交通抓住實施“861”行動計劃通達工程的重大機遇,堅持科學發展,統籌規模與速度、質量與效益,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831億元,是前一階段的5.4倍。
重點加強高速公路、農村公路,以及基礎薄弱的內河港口與航道、公路場站樞紐建設。全省公路總里程14.94萬公里,公路網面積密度107.1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長105%。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規劃的2781公里國家高速公路建成2602公里;省級高速公路網開始啟動,建成通車327公里,實現“南北6小時過境、東西3小時過境”。干線公路通車里程12412公里,其中,國道5037公里、省道7375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增加到91.4%。
農村公路“村村通”提前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7.3萬公里,農村公路里程達13.6萬公里。建成通村公路橋梁900座,改造危橋753座。建制村公路通達率99.97%。合徐高速公路、界阜蚌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安徽段以及蕪湖、安慶長江大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相繼竣工通車。
開工建設蕪申運河安徽段、合肥港綜合碼頭一期等一批重點工程。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1084公里,占通航總里程的19.4%。生產型泊位1351個,其中千噸級及以上泊位389個,比“十五”末增加148個。港口吞吐能力達3.9億噸,居全國內河水運第3位、中部六省第1位。公路客運站6448個,比“十五”末增加7.6倍。民用航線40多條,航線總里程3萬余公里,合肥、黃山成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
在全國首批一次性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完成船檢體制改革。開展出租車行業管理體制改革,成立省客運出租車管理辦公室。探索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成立農村公路建設投資中心,組建港航建設投資集團公司。在全國率先申請使用世行、亞行貸款用于國省道路網改造、內河航運建設。出臺《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安徽省農村公路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啟動創建“微笑服務、溫馨交通”主題實踐活動,受到交通運輸部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跨越趕超階段(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的目標和“五個扎實”的工作任務以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主線,以加快構建現代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乘風破浪,砥礪前行,交通運輸事業呈現爆發式發展,交通基建、法治建設、體制改革、科技創新、文明創建等同頻共振、高歌邁進,交通運輸發展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交通規劃體系逐步完善,高速公路網、普通省道網中長期規劃發布實施,公路水路建設規劃納入省政府現代基礎設施建設“1+9”規劃;A設施建設成果豐碩,2012年至2017年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286億元,建成馬鞍山長江大橋、望東長江公路大橋、蚌淮高速等32個高速公路項目,完成蕪申運河、沙潁河、合裕線三大干線航道整治等16個水運重點工程建設,建成合肥港綜合碼頭、鄭蒲港一期工程、合肥綜合客運樞紐站、皖北徽商物流港等,完工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2萬公里。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20.3萬公里,居全國第8位;路網密度145.8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5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673公里,一級公路總里程4151公里;全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6612公里、居全國第7位,通航里程5728公里、居全國第8位,其中高等級航道里程1433公里、居全國第7位。
綜合交通運輸不斷完善,多式聯運、江海聯運、甩掛運輸、接駁運輸等多個項目被列入國家試點。公共交通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合肥等5市列入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示范城市,“四好農村路”舒城經驗得到交通運輸部肯定,省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啟動,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開通運營,全省鄉鎮通客車率達到100%,建制村通客車率為98.73%。綜合物流持續完善,合肥、安慶等5市入圍《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成立國內首家省級民航城市候機樓聯盟,開辟國際及地區航線12條;設立鄉鎮快遞服務網點4140個,實現鄉鎮全覆蓋;落實中央車購稅改革要求,實施公路部門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確立國省干線公路“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基本格局,推動了全省公路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完成全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體制改革,出臺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實施意見,制定網約車經營服務管理相關政策,推進傳統出租車轉型升級和網約車規范發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廣實施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PPP模式。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省級權力事項核減率達70.1%,“3+2”權力清單制度體系和“雙隨機”抽查機制基本建立,交通窗口“只來一次”公開服務承諾得到省政府全面推廣。先后頒布《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公路超限超載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超限超載率下降到1%以下。“安徽精度”享譽全國,160余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獎勵。“微笑服務、溫馨交通”成為全國交通十大文化品牌、省文明單位創建十佳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充分體現了對交通運輸事業的高度重視。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交通運輸事業雖然取得比較顯著的成效,但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要求,著力謀劃推進新時代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思路舉措,堅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及部省關于新時代交通運輸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下大氣力補短板、促發展、謀超越,全力服務全省改革發展大局,為全面提高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水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答疑解惑
近年來,安徽高速公路強勁發力,公路里程逐年遞增,路網密度日益細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帶動作用越發凸顯,也給公眾出行帶來了更多方便。我想請問一下,下一步對高速公路的發展規劃是什么?縣縣通高速這一目標實現還遙遠嗎?
自上世紀90年代,安徽首條高速公路——合寧高速開建以來,安徽高速公路建設邁入了快車道。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高效發展,至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4673公里,越來越細密寬展的高速公路網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保障作用。近年來,國務院、安徽省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先后出臺了多個區域發展、交通運輸、城鎮體系等相關規劃, 對安徽高速公路網絡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安徽省高速公路網正處于網絡形成到網絡優化、基本適應到服務引領的關鍵階段,為滿足經濟社會和交通運輸對高速公路網的新要求,我廳特編制《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6年-2030年)》。到規劃期末(2030年),我省將全面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功能完善、暢通高效”高速公路網絡,具體在以下方面會實現重大突破。
一是覆蓋大幅提高,面積密度達到5.37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是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高速公路網總規模達到7484公里,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達到2000公里左右,占高速公路總里程的26.7%;
三是對城鎮體系支撐加大,市-市實現了高速公路短直連接,主要城鎮發展軸實現多條高速公路貫通,力爭2020年縣縣通高速;
四是與周邊省份高效銜接,高速公路省際出口達到50個。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一直備受關注,更是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我想請問一下,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農村公路建設取得哪些成就?謝謝
農村公路建設一直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1979年,全省縣鄉公路里程僅13885公里。改革開放初期,安徽農村公路發展主要是采取民需民辦,自建自養區鄉公路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省交通公路部門逐年安排投資補助區鄉公路網絡建設,采取省投資一點,財政補助一點,地方籌資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的辦法,全力以赴修建區鄉公路,初步改善了“行路難”、“運輸難”的狀況。至1995年底,安徽縣鄉道公路里程達到25023公里。
2005年2月,省政府出臺了《加快農村公路發展的決定》,安徽農村公路發展開始進入新時期。全省啟動了大規模的“村村通”工程建設,至2018年底,全省將完成7.2萬公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鄉鎮通達、通暢率均為100%,建制村通達、通暢率均為99.99%,可提高377個鄉鎮與主干路網的暢通水平,解決1040個鄉鎮之間循環暢通、12101個較大自然村的群眾出行、15076個撤并村群眾出行,以及12383個建制村通班車等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并多次做出指示批示。安徽交通運輸系統按照黨中央及部省指示要求,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大力推進實施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工作,切實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更好地助推精準扶貧。截至2017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8.78萬公里,所有鄉鎮實現公路通達暢通。同時“四好農村路”建設快速推進,先后改造危橋3790座、新改建農村公路7.1萬公里,其中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成5.5萬公里,覆蓋全省3.1萬個較大自然村/撤并村,有力打通扶貧脫貧“最后一公里”。
我們知道,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就包括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對法治政府建設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我想請問一下,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在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法治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廳積極構建科學完備的地方交通運輸綜合法規體系,努力為交通當好先行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先后出臺《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交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部門的實施意見》和《全省交通運輸行業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有關要求,有效保證了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各項重點任務的序時推進。
二是加強交通運輸地方立法。不斷推進交通運輸地方立法,現已有地方性法規9件,政府規章4件,涉及超限治理、農村公路、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道路運輸、城市公交、出租汽車、水路運輸、港口、水上交通安全等多個領域。其中《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作為全國第一部治超條例入選2014年“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設十件大事”之一。自1986年安徽省第一部公路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安徽省公路管理條例》通過以來,截至2017年安徽省陸續出臺了10余部行業有關的地方性法規,主要包括:《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安徽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安徽省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
三是建立決策制度體系。建立重大事項決策“1+9”制度體系(1個實施意見加決策程序、征求意見、聽證、專家論證、風險評估、集體研究、決策公開、決策后評估及責任追究等9個具體制度),在此基礎上先后建立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半年一報告、一年一檢查”制度、重大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提前介入機制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不斷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
四是建立清單制度。建立執行“3+2”清單制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公共服務清單、中介服務清單),配套制定權力運行監管細則,并實行動態調整機制。統一規范省市縣三級交通運輸行政審批事項,并實行“顆粒化”分解,完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服務事項編制工作。通過建立完善清單制度,實現了行政權力的法定化、清單化,進一步落實責任,轉變政府職能,強化行政職權運行的制約監督。
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積極承接國務院下放省級行政審批項目,多次清理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依法調整涉及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項目,推進6項交通運輸備案事項納入“多證合一”整合。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進安徽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應用,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建立省市縣級交通運輸部門的市場主體庫、執法人員庫和抽查事項清單的“兩單一庫”制度,指導市縣交通運輸部門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
六是嚴格規范行政執法。先后制定安徽省交通行政執法規范、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管理辦法、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執法案卷評查暫行辦法、行政執法考核評議實施辦法等制度。2008年起,建立完善我省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體系,同時加強執法站所建設,開展了全省執法標志標識、工作服裝、執法證件和基層執法場所外觀的“四統一”工作。
七是加強交通運輸執法監督。自2010年以來,每年開展全省交通運輸年度執法評議考核,通過檢查基層站所、評查執法案卷等方式進行執法評議考核,查找執法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整改,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水平。
主辦 /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承辦 / 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
協辦 / 安徽新媒體集團
上一文章: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制造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揭牌成立
下一文章: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藍皮書在京發布